标准搜索结果: 'GB 4943.1-2022英文版'
标准号码 | 内文 | 价格(元) | 第2步 | 交付天数[PDF] | 标准名称 | 相关标准 |
GB 4943.1-2022 |
英文版
| 18990 |
购买全文
|
现货, 9秒内下载
|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
|
GB 4943.1-2022
|
标准编号: GB 4943.1-2022 (GB4943.1-2022) 中文名称: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 英文名称: Audio/vide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 Part 1: Safety requirements 行业: 国家标准 中标分类: L09 国际标准分类: 35.020 字数估计: 346,387 发布日期: 2022-07-19 实施日期: 2023-08-01 旧标准 (被替代): GB 8898-2011; GB 4943.1-2011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出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机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4943.1-2022: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
GB 4943.1-2022 英文名称: Audio/vide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 Part 1: Safety requirements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音频、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商务和办公机器领域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安
全要求。不包括设备的性能或功能特性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600V的上述电气和电子设备。
注1:本文件范围内的设备的示例在附录A中给出。
注2:认为额定电压600V包括设备额定值400/690V。
本文件也适用于:
---预定要安装在本设备中的元器件和组件。如果装有这种元器件和组件的完整设备符合本文件
的要求,则这种元器件和组件就不需要符合本文件中每一条的要求。
---预定给本文件范围内的其他设备供电的外部电源单元。
---预定与本文件范围内的设备共同使用的附件。
---安装在受限制接触区内的大型设备。对具有大型机械部件的设备,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在热带地区使用的设备。
本文件还适用于预定安装在室外场所的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对室外设备的要求在
相关时,也适用于直接安装在户外用来为要安装在户外场所的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提供壳
体的室外外壳。具体结构要求见附录Y。
每种安装形式可能有特殊要求。另外,本文件不包含对室外设备防直击雷影响的保护要求。
注3:有关这方面的信息见GB/T 21714.1。
除制造商另有规定外,本文件假定最高海拔为5000m。
IEC 62368-3中给出了对能通过通用通信电缆,例如USB或以太网(PoE)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的
附加要求。IEC 62368-3不适用于:
---使用专有连接器供电的设备;或
---使用专有协议供电的设备。
本文件说明了对一般人员、受过培训的人员和熟练技术人员的安全防护。对于明显为儿童设计或
预定为儿童使用或对儿童特别有吸引力的设备可能需要采用附加要求。
注4:在澳大利亚,受过培训的人员或熟练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工作可能需要取得管理当局正式颁发的许可证。
注5:在德国,很多情况下只有满足特定法律要求的人员才能被视为是受过培训的人员或熟练技术人员。
本文件不适用于:
---具有非自含危险运动部件的设备,例如机器人设备。和
注6:工业环境中的机器人设备的相关标准见GB/T 5226.1、GB 5226.3、GB 11291.1和GB 11291.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 261-2021,ISO 2719:2016,MOD)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2009,ISO 37:2005,IDT)
GB/T 1002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 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 1003 家用和类似用途三相插头插座 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 1040(所有部分)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ISO 527(所有部分)]
注:GB/T 1040(所有部分)与ISO 527(所有部分)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见附录BB。
GB/T 1043.1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GB/T 1043.1-2008,ISO 179-1:2000,IDT)
GB/T 1094.14 电 力 变 压 器 第 14 部 分:采 用 高 温 绝 缘 材 料 的 液 浸 式 电 力 变 压 器(GB/T 1094.14-2022,IEC 60076-14:2013,MOD)
GB/T 1408.1 绝缘材料 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GB/T 1408.1-2016,IEC 60243-1:2013,IDT)
GB/T 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 1633-2000,ISO 306:1994,IDT)
GB/T 1843 塑料 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GB/T 1843-2008,ISO 180:2000,IDT)
GB/T 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99.1-2021,IEC 60884-1:2013,MOD)
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3-2016,IEC 60068-2-78:2012,IDT)
GB/T 2423.10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423.10-2019,IEC 60068-2-6:2007,IDT)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2423.17-2008,IEC 60068-2-11:1981,IDT)
GB 2536 电工流体 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GB 2536-2011,IEC 60296:2003,MOD)
4 通用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各项要求的应用以及各种材料、元器件和组件的验收
在相关的条款中对各项要求做出规定,以及如果相关的条款引用附录时,在相关的附录中对各项要求做出规定。
如果要检验验证各种材料、元器件和组件的符合性,则可以审查已公布的数据或以前的试验结果来验证这种符合性。
4.1.2 元器件的使用
如果元器件或元器件的某个特性就是安全防护或安全防护的一部分时,则这类元器件应符合本文
件的要求,或当要求中有规定时,符合相关元器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IEC标准中与安全有关的要求。
注1:只有当上述的元器件明显是在某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IEC标准的范围内,才能认为该标准是相关的标准。
注2:通常,为检验元器件是否符合元器件标准所适用的试验单独进行。
元器件的使用应符合设备的相应海拔的要求。
如果按上述允许使用元器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IEC标准,则对元器件的评定和试验应按下列规定来进行:
———应检查元器件是否按其额定值正确应用和使用;
———元器件已经过检验符合相关的元器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IEC标准时,应作为设备的一部
分承受本文件适用的试验,但不承受相关元器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IEC标准规定的那部分试验;
———元器件未经过检验是否符合上述相关的标准时,应作为设备的一部分承受本文件适用的试验,
而且还应按设备中存在的条件,承受该元器件标准适用的试验;和
———如果元器件未按其规定的额定值在电路中使用,则该元器件应按设备中存在的条件进行试验。
试验所需的样品数量通常与等效标准所要求的数量相同。
通过检查以及核查相关数据或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4.1.3 设备的设计和结构
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应使其在B.2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B.3规定的异常工作条件和B.4规定的单一
故障条件下提供安全防护,减小可能的伤害或着火情况下的财产损失。
可能会引起伤害的设备的零部件应是不可触及的,而可触及的零部件应不会引起伤害。
通过检查和通过相关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4.1.4 设备的安装
除4.1.6以外,按本文件的规定对设备进行评定时,应根据适用的情况,考虑制造商关于安装、重新
放置、维修和操作的说明。
提供安全防护功能的室外外壳应符合附录Y。室外设备和室外外壳应适合在制造商规定的温度范
围内的任何温度下使用。如果制造商没有规定,应采用下述范围:
———最高环境温度:+40℃。
通过检查以及评估制造商提供的数据来检验是否合格。
注1:该温度值是基于GB/T4798.4中严酷度等级4K2。这些温度没有考虑严酷的环境(例如:极端冷或极端热),
也不包括来自太阳辐照的加热效应(日光加载)。
注2:GB/T18663.1中性能等级C1、C2和C3的附加信息要给予关注。
4.1.5 未明确覆盖的结构和元器件
如果设备包含有本文件未明确覆盖的技术、元器件、材料或结构方法,则该设备提供的安全防护应
不低于本文件通常提供的安全防护和本文件规定的安全原则。
为了适应新的情况而需要规定附加的详细要求时,该需求应迅速引起相应技术委员会的关注。
如果很显然,设备的使用方向对要求的应用或试验的结果可能会有显著的影响,则应对安装说明书
或使用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所有使用方向予以考虑。
然而,如果设备带有由一般人员固定在位的装置,例如提供直接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螺钉孔,或通
过使用随设备一起提供或很容易从市场上买到的托架或类似物固定,则不论制造商提供的安装或使用
说明书中如何说明,应对设备所有可能的方位、包括安装在非垂直表面上的可能性予以考虑。
另外,对可携带式设备应对所有携带方向予以考虑。
4.1.7 判据的选择
如果本文件中说明,要在不同的合格判据中,或者在不同的试验方法或条件中做出某种选择时,该
种选择要由制造商来规定。
除非指定为绝缘液体,否则液体应按导电材料对待。
设备内部使用的加压LFC,如果由于其中的液体泄漏会产生本文件含义内的伤害,则加压LFC的
结构和试验要求应符合G.15。但是G.15不适用于:
———密封的LFC,但在设备内开放放置;或
———含有少量液体不可能造成任何伤害的元器件(例如,液晶显示器、电解电容、液体冷却热管
等);或
———湿电池组(关于湿电池按附录M);或
———符合P.3.3的LFC及其配件;或
———带有超过1L液体的设备。
考虑到被测参数的各种分量(直流、电网电源频率、高频和谐波分量),电气测量仪器应具有足够的
频带宽度,以提供准确的读数。
如果测量有效值,则应注意测量仪器对非正弦波能和正弦波一样给出真实有效值读数。
测量应使用其输入阻抗对测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仪表。
4.1.10 温度测量
除非另有规定,如果试验结果可能会取决于环境温度,则应对制造商规定的设备的环境温度范围
(Tma)予以考虑。当在某个特定的环境(Tamb)下进行试验时,为了考虑Tma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使
用外推(上推或下推)的试验结果。如果元器件和部件的试验结果和外推的试验结果能代表在完整设备
中对其所进行的试验,则可以将元器件和组件与设备分开考虑。可以检查有关的试验数据和制造商的
4.1.11 稳态条件
稳态条件是指达到温度稳定时的条件(按B.1.5)。
4.1.12 安全防护的层次
有些安全防护对于一般人员而言是必需的,但是对受过培训的人员和熟练技术人员而言可能不是
必需的。同样,有些安全防护对于受过培训的人员而言是必需的,但是对熟练技术人员而言可能不是必需的。
加 强安全防护可以用来代替基本安全防护、附加安全防护或双重安全防护。双重安全防护可以用
来代替加强安全防护。
除设备级安全防护以外的安全防护在特定的条款中规定。
4.1.13 本文件中提及的示例
4.1.14 零部件或样品与最终产品分开进行的试验
如果零部件或样品与最终产品分开进行试验,则应就像该零部件或样品是在最终产品中那样来进行试验。
4.1.15 标记和说明
如果按本文件要求,设备需要:
———给出标记,或
———提供说明书,或
———提供指示性安全防护,
那么应符合附录F的相关要求。
通过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或者在网络端子和可触及零部件之间连有浪涌抑制器,则要有标识说明设备必须连接到带接地的电网电源输出插座上。
4.2 能量源的分级
4.2.1 1级能量源
除非另有规定,1级能量源是指在下列条件下能量等级不超过1级限值的能量源:
———正常工作条件,和
———不导致单一故障条件的异常工作条件,和
———不会导致超过2级限值的单一故障条件。
保护导体是1级电能量源。
4.2.2 2级能量源
过1级限值而不超过2级限值的能量源。
4.2.3 3级能量源
3级能量源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异常工作条件或单一故障条件下,其能量等级超过2级限值的能
量源,或者是4.2.4中声称为3级能量源的任何能量源。
中性导体是3级电能量源。
4.2.4 声称的能量源级别
制造商可以声称:
———1级能量源为2级能量源或3级能量源;
———2级能量源为3级能量源。
4.3.1 基本要求
术语“人员”“人体”“人体部位”用附录V 的试具来代表。
4.3.2 对一般人员的安全防护
4.3.2.1 1级能量源和一般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在1级能量源和一般人员之间不需要安全防护(见图9)。因此,1级能量源对一般人员是可触及的。
4.3.2.2 2级能量源和一般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在2级能量源和一般人员之间要求至少有一个基本安全防护。
4.3.2.3 在一般人员维修状态期间2级能量源和一般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如果在一般人员维修状态下需要将基本安全防护去除或使其不起作用,则应提供F.5规定的指示
到该指示内容(见图11)。
指示性安全防护(F.5)应包括下列所有内容:
———识别2级能量源的零部件和位置;
———规定能使人员免受2级能量源伤害所要采取的行动;和
———规定复原或重新恢复基本安全防护所要采取的行动。
如果在一般人员维修状态下需要将基本安全防护去除或使其不起作用,而且如果设备是预定要在
家庭中使用的,则对成年人指示的指示性安全防护(F.5)中应给出警告,防止由儿童将基本安全防护去
除或使其不起作用。
图11 在一般人员维修状态期间防止2级能量源伤害一般人员的保护模型
除非另有规定,在3级能量源和一般人员之间需要加入(见图12):
———设备基本安全防护和设备附加安全防护(一起构成双重安全防护);或
———加强安全防护。
4.3.3 对受过培训的人员的安全防护
4.3.3.1 1级能量源和受过培训的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在1级能量源和受过培训的人员之间不需要安全防护(见图13)。
图13 防止1级能量源伤害受过培训的人员的保护模型
4.3.3.2 2级能量源和受过培训的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受过培训的人员能使用预防性安全防护(见图14)。在2级能量源和受过培训的人员之间不需要
4.3.3.3 3级能量源和受过培训的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除非另有规定,在3级能量源和受过培训的人员之间需要加入(见图15):
———设备基本安全防护和设备附加安全防护(一起构成双重安全防护);或
———加强安全防护。
4.3.4 对熟练技术人员的安全防护
4.3.4.1 1级能量源和熟练技术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在1级能量源和熟练技术人员之间不需要安全防护。因此,1级能量源对熟练技术人员是可触及的。
4.3.4.2 2级能量源和熟练技术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熟练技术人员能使用技能性安全防护(见图17)。在2级能量源和熟练技术人员之间不需要额外
4.3.4.3 3级能量源和熟练技术人员之间的安全防护
熟练技术人员能使用技能性安全防护(见图18)。除非另有规定(例如,见8.5.4),在3级能量源和
熟练技术人员之间不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因此,3级能量源对熟练技术人员是可触及的。
图18 防止3级能量源伤害熟练技术人员的保护模型
在设备的3级能量源的维修状态期间,在下列两部分之间需要有安全防护,用来减小由于不自主反
应而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另一个未在维修的3级能量源,而且是与正在维修的3级能量源处在同一个区域;和
———熟练技术人员(见0.5.7和图19)。
图19 在设备维修状态期间防止3级能量源伤害熟练技术人员的保护模型
某些设备预定只安装在受限制接触区内。这样的设备应具有符合4.3.3对受过培训的人员和4.3.4
对熟练技术人员要求的安全防护。
4.4 安全防护
4.4.1 等效材料或元器件
如果本文件规定了特定的安全防护参数,例如绝缘耐热等级或材料可燃性等级,则可以使用参数更
优的安全防护。
注:对材料可燃性等级的分级见表S.1、表S.2和表S.3。
4.4.2 安全防护的构成
安全防护可以由单一要素构成,也可以由多个要素构成。
4.4.3.1 基本要求
如果固体安全防护(例如,外壳、挡板、固体绝缘、接地金属件、玻璃等)是一般人员或受过培训的人
员可触及的,则该固体安全防护应符合4.4.3.2~4.4.3.10规定的相关机械强度试验。
对打开外部外壳后可以触及的安全防护,见4.4.3.5。
P.4规定了对以下部分的要求:
———金属涂层的黏合力;和
———用作安全防护的黏合剂固定件;和
———黏合剂失效可能导致安全防护失效的零部件。
4.4.3.2 恒定力试验
———可携带式设备;和
———手持式设备;和
———直插式设备。
如果安全防护是可触及的,并且仅用作防火防护外壳或防火挡板,则应承受T.3的恒定力试验。
其他所有可触及的并且用作安全防护的外壳或挡板应承受T.5的恒定力试验。对质量超过18kg
的设备,除非用户手册中允许设备外壳底部作为顶部或侧面这种使用方向,否则不要求对设备的底部进行试验。
本条款不适用于玻璃。对玻璃的要求在4.4.3.6中给出。
4.4.3.3 跌落试验
下列设备应承受T.7的跌落试验:
———直插式设备;
———可携带式设备;
———可移动式设备(按照设备的预期使用需求的一部分,由一般人员抬起或搬运,包括日常的重新放置);
注:这种设备的示例是安置在废纸容器上的碎纸机,需要将碎纸机移开,以便把容器中的碎纸倒空。
———质量等于或小于7kg、预定要和下列任何一种附件一起使用的台式设备:
● 软线连接的电话听筒,或
● 另一个具有声学功能的软线连接的手持式附件,或
● 头戴式耳机。
4.4.3.4 冲击试验
T.6的冲击试验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外壳的底部,除非用户手册中允许设备外壳底部作为顶部或侧面这种使用方向;
———玻璃;
注:玻璃的冲击试验见4.4.3.6。
———驻立式设备、包括嵌装式设备的如下外壳表面:
● 不可触及;或
● 安装后受到保护。
4.4.3.5 内部可触及的安全防护的试验
在打开外部外壳后一般人员可以触及的内部固体安全防护,如果其失效会导致2级或3级能量源
4.4.3.6 玻璃冲击试验
除以下例外,本条的要求适用于所有玻璃制成的部件:
———用于复印机、扫描仪和类似设备的压板玻璃,如果该玻璃已进行了T.3的恒定力试验,并且具
有保护压板玻璃的盖或装置;和
———CRT:对CRT的要求在附录U 中给出;和
———层压玻璃或一旦玻璃破碎时能使玻璃碎片保持在一起的任何结构的玻璃。
注:层压玻璃包括诸如在玻璃的一面贴上塑料薄膜的结构。
以下一般人员或受过培训的人员可触及的玻璃应承受T.9的玻璃冲击试验:
———表面积超过0.1m2;或
———防止接触除PS3以外的3级能量源。
4.4.3.7 玻璃固定试验
用于防止接触PS3以外的3级能量源的安全防护用层压玻璃应承受以下的固定试验:
———T.9的玻璃冲击试验,1J的冲击力,施加3次;和
———10N 的推/拉力试验,在玻璃中心以最不利的方向施加力。
注:为了进行测试,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使用吸力把手或将支撑物粘到玻璃上。
4.4.3.8 热塑性材料试验
如果安全防护是由模压或注塑成形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则该安全防护应做成这样的结构,使得由
于材料释放内应力出现的任何收缩或变形,都不得使该安全防护失效。热塑性材料应承受T.8的应力消除试验。
如果安全防护由空气构成(例如,电气间隙),则挡板或外壳应防止人体部位或导电零部件代替该空
气。挡板或外壳应按适用的情况,符合附录T规定的机械强度试验。
4.4.3.10 合格判据
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
———除PS3外,3级能量源不得成为一般人员或受过培训的人员可触及的。和
———玻璃应:
● 未破碎或破裂;或
● 未抛射出质量超过30g或在任何方向上尺寸超过50mm 的玻璃碎片;或
● 单独试验样品通过T.10的破碎试验。和
4.4.4 用绝缘液体代替安全防护
如果绝缘液体代替空气构成安全防护:
———5.4.12和6.4.9的要求适用于绝缘液体;和
———5.4.2和5.4.3的要求适用于装有绝缘液体的设备和未装有绝缘液体的设备。
部分或全部绝缘液体损耗应被视为设备的一种异常工作条件。
如果在绝缘液体部分或全部损耗的情况下,对浸没在绝缘液体中的部件的供电中断,则6.4.2~
6.4.8的要求不适用于该浸没部件。这种断开系统的示例是符合附录K的浮地的开关系统。
注:本文件不包含对使用绝缘液体代替基本绝缘、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
4.4.5 安全联锁
应符合附录K:
———2级或3级能量源对一般人员;或
———3级能量源对受过培训的人员。
4.5 爆炸
4.5.1 基本要求
下列原因能引起爆炸:
———化学反应;
———密封容器的机械变形;
———迅速燃烧和分解,产生大量的热气体;
———高温。
注1:根据能量释放的速率,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破或压力爆裂。
注2:超级电容器(例如,双层电容器)是一种高能量源,能因过充电和高温而引起爆炸。
涉及电池爆炸的要求,按附录M。
4.5.2 要求
在正常工作条件和异常工作条件期间,不得发生爆炸。
如果在单一故障条件期间发生爆炸,则不得导致伤害并且设备应符合本文件的相关内容。
通过检查以及按B.2、B.3和B.4的规定进行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4.6 导体的固定
导体的位移应不会使安全防护失效,例如使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减小到5.4.2和5.4.3的规定值以下。
导 体的固定应是这样的,即使导体发生松动或松脱也不会使安全防护失效,例如使电气间隙或爬电
距离减小到5.4.2和5.4.3的规定值以下。
以上这些要求是基于如下假设提出的:
———两个独立的固定点不会同时发生松动或松脱;和
———由配有自锁垫圈或其他锁定装置的螺钉或螺母固定的零部件不会松动或松脱。
注:弹簧垫片和类似装置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锁定。
4.6.2 合格判据
通过检查、测量以及有怀疑时,通过在最不利方向施加T.2的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导线及其连接端子上的紧缩固定套管(例如,热收缩管或橡胶套管);
———焊接的导线,除了焊接以外在端接处附近固定就位;
———焊接的导线,在焊接前将导体通过一个不过分大的孔钩住固定;
———导线连接到螺钉端子上,并在压接端子附近进行附加固定,在多股导线的情况下,这种附加固定能将导体和绝缘同时夹紧;
———导线连接到螺钉端子上,并提供不可能松动的端接装置(例如压在导线上的环形接线耳),但要考虑这种端接装置的转动;或
———当端接螺钉松动时,仍能保持在位的短硬导体。
4.7 直接插入电网电源输出插座的设备
4.7.1 基本要求
带有要插入电网电源输出插座的一体化插销的设备不得对输出插座施加过大的力矩。维持插销在
4.7.2 要求
电网电源插头部分应符合电网电源插头的相关标准。
设备应按正常使用情况,插入到一个已固定好的制造商指定形状的输出插座上,该输出插座可以围
绕位于插座插合面后面8mm 的距离处与平行于插合面的接触件中心线相交的水平轴线转动。
4.7.3 合格判据
通过检查和施加的力矩大小来检验是否合格。为了保持插合面处于垂直平面内而必须施加在输出
插座上的附加力矩不得超过0.25N·m。保持输出插座本身处于垂直平面内的力矩不包括在内。
注1: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按照AS/NZS3112来检验是否合格。
注2:在英国,使用符合BS1363要求的输出插座进行扭矩试验,插头部分需按BS1363的相关条款进行评价。
4.8.1 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适用于以下设备,包括遥控装置:
———对儿童可能是可触及的;和
———包含直径等于或小于32mm 的纽扣电池。
这些要求不适用于:
———专业设备;
———放置在儿童不可能出现的地方使用的设备;或
———带有焊接在位的纽扣电池的设备。
4.8.2 指示性安全防护
如果预定这些电池不会被更换或仅在破坏设备后这些电池才是可触及的,则不要求有指示性安全防护。
指 示性安全防护的要素应如下:
———要素1a:不适用;
———要素2:“不要吞咽电池,化学灼伤危险”或类似文字;
———要素3:以下文字或类似文字:
“本产品(同本产品一同提供的遥控装置)包含纽扣电池。如果吞食纽扣电池,在2h内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内部灼伤并可能导致死亡。”;
———要素4:以下文字或类似文字:
“让儿童远离新的和使用过的电池”。
“如果电池仓未安全闭合,停止使用该产品并使之远离儿童。”
4.8.3 结构
带有电池仓门/盖的设备在设计时应使用如下之一的方法以降低儿童移开电池的可能性:
———需要使用工具,例如螺丝刀或硬币来打开电池仓,在这种情况下,应至少需要0.5N·m 的力矩并至少旋转90°来打开电池仓;或
———电池仓门/盖需要至少施加两个独立并同步的动作才能手动打开。
4.8.4 试验
4.8.4.1 试验顺序
一个样品应承受4.8.4.2~4.8.4.6中适用的试验。如果适用,应先进行4.8.4.2的试验。
4.8.4.2 应力消除试验
如果电池仓是使用模压或注塑成型的热塑性材料,则对由完整设备构成的一个样品、或由完整外壳连同任何支撑框架一起构成的一个样品,按照T.8的应力消除试验进行试验。
4.8.4.3 电池更换试验
对有电池仓门/盖的设备,电池仓应打开和关闭、取出电池然后放回电池仓10次,以模拟按照制造
商的说明正常更换电池。
如果电池仓门/盖用一个或多个螺钉紧固,则使用适当的螺丝刀、扳手或钥匙,按表37施加持续线
性力矩松开螺钉,然后拧紧螺钉。每次测试螺钉应完整的移出再插入。
4.8.4.4 跌落试验
质量小于或等于7kg的便携式设备要按T.7承受3次跌落,从1m 的高度,以可能对电池仓产生
最大力的位置跌落到水平表面上。
如果设备是遥控装置,应承受10次跌落。
电池仓门/盖应承受垂直于电池仓门/盖的方向的3次冲击,按T.6的试验方法进行,冲击力的大小为:
———0.5J(高度为102mm±10mm),适用于观看用的眼镜,例如观看三维(3D)电视;或
———2J(高度为408mm±10mm),适用于其他所有门/盖。
4.8.4.6 挤压试验
手持式遥控装置,只要能保持自支撑,则以能产生最不利结果的状态放置在固定的刚性支撑表面上。
使用一个尺寸约为100mm×250mm 的平面试具对处于稳定状态的遥控装置暴露在外的顶部和背部表面施加330N±5N 的挤压力,持续时间10s。
4.8.5 合格判据
通过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用符合图V.1的试验试具的直的无铰接试具,以最不利位置和最不利
方向对电池仓门/盖施加30N±1N 的力,持续10s。每次应只在一个方向施加力。
GB 4943.1-2022
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CS 35.020
CCS L 09
Replacing GB 4943.1-2011, GB 8898-2011
Audio/vide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 Part 1: Safety requirements
(IEC 62368-1:2018, MOD)
ISSUED ON: JULY 19, 2022
IMPLEMENTED ON: AUGUST 01, 2023
Issued by: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C.
Table of Contents
Foreword ... 17
Introduction ... 24
0.1 Objective ... 24
0.2 Persons ... 24
0.2.1 General ... 24
0.2.2 Ordinary person ... 24
0.2.3 Instructed person ... 24
0.2.4 Skilled person ... 25
0.3 Model for pain and injury ... 25
0.4 Energy sources ... 26
0.5 Safeguards ... 27
0.5.1 General ... 27
0.5.2 Equipment safeguard ... 28
0.5.3 Installation safeguard ... 28
0.5.4 Personal safeguard ... 29
0.5.5 Behavioural safeguards ... 29
0.5.6 Safeguards during ordinary or instructed person service conditions ... 30
0.5.7 Equipment safeguards during skilled person service conditions ... 30
0.5.8 Examples of safeguard characteristics ... 31
0.6 Electrically-caused pain or injury (electric shock) ... 31
0.6.1 Models for electrically-caused pain or injury ... 31
0.6.2 Model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ally-caused pain or injury ... 32
0.7 Electrically-caused fire ... 33
0.7.1 Models for electrically-caused fire ... 33
0.7.2 Model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ally-caused fire ... 34
0.8 Injury caused by hazardous substances ... 35
0.9 Mechanically-caused injury ... 36
0.10 Thermally-caused injury (skin burn) ... 37
0.10.1 Models for thermally-caused injury ... 37
0.10.2 Model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thermally-caused pain or injury ... 38
0.11 Radiation-caused injury ... 39
0.12 Descrip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 40
1 Scope ... 41
2 Normative references ... 43
3 Terms, definitions and abbreviated terms ... 54
3.1 Energy source abbreviations ... 54
3.2 Other abbreviations ... 55
3.3 Terms and definitions ... 56
3.3.1 Circuit terms ... 60
3.3.2 Enclosure terms ... 60
3.3.3 Equipment terms ... 61
3.3.4 Flammability terms ... 64
3.3.5 Electrical insulation ... 66
3.3.6 Miscellaneous ... 67
3.3.7 Operating and fault conditions ... 70
3.3.8 Persons ... 72
3.3.9 Potential ignition sources ... 72
3.3.10 Ratings ... 73
3.3.11 Safeguards ... 74
3.3.12 Spacings ... 77
3.3.13 Temperature controls ... 77
3.3.14 Voltages and currents ... 78
3.3.15 Classes of equipment with respect to protection from electric shock ... 79
3.3.16 Chemical terms ... 80
3.3.17 Batteries ... 81
3.3.18 FIW terms ... 82
4 General requirements ... 84
4.1 General ... 84
4.1.1 Application of requirements and acceptance of materials, components and
subassemblies ... 84
4.1.2 Use of components ... 84
4.1.3 Equip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85
4.1.4 Equipment installation ... 85
4.1.5 Constructions and component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 86
4.1.6 Orientation during transport and use ... 86
4.1.8 Liquids and liquid filled components (LFC) ... 86
4.1.9 Electr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s ... 87
4.1.10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 87
4.1.11 Steady state conditions ... 87
4.1.12 Hierarchy of safeguards ... 87
4.1.13 Examples mentioned in this document ... 88
4.1.14 Tests on parts or samples separate from the end-product ... 88
4.1.15 Markings and instructions ... 88
4.2 Energy source classifications ... 88
4.2.2 Class 2 energy source ... 89
4.2.3 Class 3 energy source ... 89
4.2.4 Energy source classification by declaration ... 89
4.3 Protection against energy sources ... 89
4.3.1 General ... 89
4.3.2 Safeguards for protection of an ordinary person ... 89
4.3.3 Safeguards for protection of an instructed person ... 91
4.3.4 Safeguards for protection of a skilled person ... 92
4.3.5 Safeguards in a restricted access area ... 94
4.4.1 Equivalent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 94
4.4.2 Composition of a safeguard ... 94
4.4.3 Safeguard robustness ... 94
4.4.4 Displacement of a safeguard by an insulating liquid ... 97
4.4.5 Safety interlocks ... 98
4.5 Explosion ... 98
4.5.1 General ... 98
4.5.2 Requirements ... 98
4.6 Fixing of conductors ... 99
4.6.2 Compliance criteria ... 99
4.7 Equipment for direct insertion into mains socket-outlets ... 100
4.7.1 General ... 100
4.7.2 Requirements ... 100
4.7.3 Compliance criteria ... 100
4.8 Equipment containing coin / button cell batteries ... 100
4.8.1 General ... 100
4.8.2 Instructional safeguard ... 101
4.8.3 Construction ... 101
4.8.5 Compliance criteria ... 103
4.9 Likelihood of fire or shock due to entry of conductive objects ... 103
4.10 Components requirements ... 104
4.10.1 Disconnect device ... 104
4.10.2 Switches and relays ... 104
4.11 Over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 ... 104
5 Electrically-caused injury ... 104
5.1 General ... 104
5.2 Classification and limits of electrical energy sources ... 104
5.2.2 Electrical energy source ES1 and ES2 limits ... 105
5.3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al energy sources ... 111
5.3.1 General ... 111
5.3.2 Accessibility to electrical energy sources and safeguards ... 111
5.4 Insulation materials and requirements ... 115
5.4.1 General ... 115
5.4.2 Clearances ... 122
5.4.3 Creepage distances ... 134
5.4.4 Solid insulation ... 139
5.4.6 Insulation of internal wire as a part of a supplementary safeguard ... 152
5.4.7 Tests for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and for cemented joints ... 153
5.4.8 Humidity conditioning ... 153
5.4.9 Electric strength test ... 154
5.4.10 Safeguards against transient voltages from external circuits ... 158
5.4.11 Separation between external circuits and earth ... 160
5.4.12 Insulating liquid ... 162
5.5 Components as safeguards ... 163
5.5.1 General ... 163
5.5.3 Transformers ... 165
5.5.4 Optocouplers ... 166
5.5.5 Relays ... 166
5.5.6 Resistors ... 166
5.5.7 SPD ... 167
5.5.8 Insulation between the mains and an external circuit consisting of a coaxial cable
... 167
5.5.9 Safeguards for socket-outlets in outdoor equipment ... 168
5.6 Protective conductor ... 168
5.6.2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ve conductors ... 169
5.6.3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ve earthing conductors ... 170
5.6.4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ve bonding conductors ... 171
5.6.5 Terminals for protective conductors ... 174
5.6.6 Resistance of the protective bonding system ... 175
5.6.7 Reliable connection of a protective earthing conductor ... 177
5.6.8 Functional earthing ... 178
5.7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 touch current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urrent ... 178
5.7.1 General ... 178
5.7.3 Equipment set-up, supply connections and earth connections ... 179
5.7.4 Unearthed accessible parts ... 179
5.7.5 Earthed accessible conductive parts ... 179
5.7.6 Requirements when touch current exceeds ES2 limits ... 180
5.7.7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 and touch current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circuits ... 181
5.7.8 Summation of touch currents from external circuits ... 183
5.8 Backfeed safeguard in battery backed up supplies ... 185
6 Electrically-caused fire ... 186
6.1 General ... 186
6.2.1 General ... 186
6.2.2 Power source circuit classifications ... 186
6.2.3 Classification of potential ignition sources ... 190
6.3 Safeguards against fire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192
6.3.1 Requirements ... 192
6.3.2 Compliance criteria ... 193
6.4 Safeguards against fire under single fault conditions ... 193
6.4.1 General ... 193
... 193
6.4.3 Reduction of the likelihood of ignition under single fault conditions in PS2 circuits
and PS3 circuits ... 194
6.4.4 Control of fire spread in PS1 circuits ... 195
6.4.5 Control of fire spread in PS2 circuits ... 196
6.4.6 Control of fire spread in a PS3 circuit ... 197
6.4.7 Separation of combustible materials from a PIS ... 198
6.4.8 Fire enclosures and fire barriers ... 201
6.4.9 Flammability of an insulating liquid ... 208
|